2025年8月19日凌晨3点,卡拉奇航空联合体的总装车间里灯火通明。
一名土耳其ASELSAN公司的技术总监正在仔细测量枭龙Block3的机腹挂架接口。他的手指划过机身表面,笔尖精准落在每一个关键数据点上。
笔记本上的数据还未凉透,北京的加急密电已抵达伊斯兰堡国防部:
「即日起暂停交付所有WS-13E发动机。」
一架完成90%组装的枭龙Block3战机在流水线上戛然而止。
中巴二十年军事技术同盟的天平,轰然倾斜。
01 深夜的测量
8月18日深夜,巴基斯坦卡拉奇航空联合体。
艾哈迈德·沙阿少将踏进22号车间时,整个生产线已经沉寂下来。作为巴空军装备采购部部长,他今夜的任务只有一个:见证土耳其ASELPOD光电瞄准吊舱与枭龙Block3的最终整合测试。
「将军,一切准备就绪。」
机械师拉希姆向他报告。编号3P-087的枭龙Block3静静停在聚光灯下,银灰色的机身反射着冷峻的金属光泽。机腹下方,一枚价值400万美元的土耳其ASELPOD吊舱正等待最后的接口匹配。
土耳其技术团队的首席工程师穆拉特·科奇走到机身旁,从皮包中取出精密的测量仪器。
「我们需要确认发动机舱的振动参数,」他对沙阿少将说,「ASELPOD的稳定性要求极高,任何细微的机械干扰都会影响瞄准精度。」
沙阿少将点点头。这台ASELPOD是巴空军花费重金从土耳其采购的先进装备,配备640×512高分辨率红外传感器,夜战能力远超此前使用的中国产WMD-7吊舱。
穆拉特打开发动机舱的检修口,将传感器伸进去。数字在仪表盘上快速跳跃。
「温度分布很均匀,」他一边记录一边说,「但这个涡轮叶片的材质...很有意思。」
旁边的中方技术顾问王工程师皱了皱眉,但没有说话。
02 二十年前的选择
时间回到2003年。
彼时,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会议室里,中巴双方代表正在进行一场关键的技术谈判。主题只有一个:FC-1枭龙战机的发动机选型。
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苏莱曼·阿里上将直言不讳:
「我们希望使用俄制RD-93发动机。它经过实战检验,可靠性有保障。」
成飞总设计师杨伟摇摇头:
「RD-93推力偏小,而且俄方的供应链不稳定。我们推荐自主研发的WS-13。」
阿里上将的回答很坦率:
「杨总,不是我们不信任中国技术。但在那次印巴空战中,我们的一架歼-7因为发动机故障坠毁,飞行员牺牲了。这个教训太深刻。」
那是1999年卡吉尔冲突期间。巴空军中队长阿西夫驾驶歼-7MB在与印军交战时,发动机突然失去动力。飞机在克什米尔山区坠毁,阿西夫当场牺牲。
事后调查显示,发动机的一个关键部件因为材料疲劳断裂。而这个部件,恰恰是中国当时技术水平的薄弱环节。
从那时起,巴基斯坦空军对中国航发就有了心理阴影。
杨伟理解这种担忧。中国航空发动机起步较晚,确实需要时间证明自己。但他坚信,WS-13的技术路线是正确的。
「给我们十年时间,」杨伟承诺,「WS-13E的性能将超越RD-93。」
最终,双方达成妥协:枭龙初期批次使用RD-93,但中国继续研发WS-13E,为后续升级做准备。
03 安卡拉的野心
2020年9月,纳戈尔诺-卡拉巴赫。
阿塞拜疆军队的TB-2无人机群在高空盘旋,锁定了亚美尼亚军队的一处防空阵地。激光制导炸弹精准命中目标,9K37"山毛榉"防空系统瞬间化为火球。
这场仅持续44天的冲突中,土耳其TB-2无人机击毁了价值超过8亿美元的装甲目标。一夜之间,土耳其军工业成为全球焦点。
安卡拉的野心也随之膨胀。
土耳其国防工业总裁伊斯梅尔·德米尔在内阁会议上宣布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
「我们要在2030年前成为全球第三大军火出口国,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
关键就是技术积累。TB-2的成功让土耳其尝到了甜头,但要想在更高端的战机市场分一杯羹,必须掌握更多核心技术。
巴基斯坦的枭龙项目,成为土耳其觊觎的目标。
2021年3月,土耳其ASELSAN公司向巴方提出了一个诱人的方案:不仅提供ASELPOD吊舱,还承诺转让相关技术,帮助巴基斯坦建立本土化生产线。
条件只有一个:允许土方技术人员深度参与枭龙的改进工作。
对于资金紧张的巴基斯坦来说,这个方案几乎无法拒绝。
04 监控录像中的秘密
2025年8月19日凌晨4点。
中航工业驻卡拉奇办事处的安全官李明正在查看当夜的监控录像。作为枭龙项目的安全负责人,他每天都要审查所有外方人员的活动轨迹。
突然,23号摄像头的画面让他瞪大了眼睛。
土耳其工程师穆拉特正站在发动机舱旁,手持某种测量设备对涡轮叶片进行扫描。更令人震惊的是,他的助手正在用相机拍摄发动机内部的结构细节。
李明立即拨通了北京的加急电话。
「杨总,出事了。土耳其人在偷偷测绘我们的发动机技术。」
远在北京的成飞副总设计师杨伟听完汇报,脸色铁青。WS-13E发动机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核心机密,其涡轮叶片采用了最新的单晶材料技术,耐温超过1650摄氏度,领先世界平均水平至少5年。
「立即封存所有技术资料,」杨伟下令,「同时通知外交部,这已经涉及技术泄露。」
凌晨5点,中航工业总部灯火通明。
紧急会议正在召开。
「土耳其这是想要白嫖我们二十年的技术积累,」一位技术专家愤怒地说,「他们的KAAN战机项目一直缺乏先进发动机,现在想通过枭龙项目来获取相关技术。」
另一位与会者补充道:
「我们的情报显示,土耳其已经向阿塞拜疆、印尼等多个国家推销KAAN战机。如果他们获得了我们的发动机技术,很可能会成为直接竞争对手。」
会议进行了整整两个小时。
最终决议只有一条:立即停止向巴基斯坦交付WS-13E发动机,直到技术泄露风险完全消除。
05 黎明前的"断供令"
凌晨6点30分,伊斯兰堡。
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阿里接到了来自北京的紧急通话。
「阿西夫部长,我们必须暂停WS-13E发动机的交付。」
中国驻巴大使的声音透着严肃,「昨夜卡拉奇发生的事情,已经涉及核心技术泄露。我们不能坐视不管。」
阿西夫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他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23架半成品枭龙Block3将无法按期交付,巴空军的现代化计划将被迫中断。
更严重的是,印度刚刚接收了首批阵风F-3战机,巴空军急需Block3来抗衡。如果发动机供应中断,巴基斯坦在南亚的军事平衡将彻底被打破。
「大使先生,这其中是否有误会?」阿西夫试图挽回,「土耳其技术人员只是在进行常规的适配测试...」
「部长先生,我们有完整的监控录像。」大使的话让阿西夫无法反驳。
上午8点,卡拉奇航空联合体收到正式通知:所有WS-13E发动机的交付立即暂停,土耳其技术人员必须在48小时内全部撤离核心生产区域。
穆拉特看着装箱的测量设备,脸上没有一丝惊讶。
「计划已经完成了80%,」他在电话中向安卡拉汇报,「剩下的,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建模来补全。」
06 安卡拉的算盘
土耳其国防工业总裁德米尔并不为此次"技术泄露"事件感到意外。
事实上,这正是安卡拉精心设计的一步棋。
在他的办公室里,墙上挂着一张全球军贸市场的分析图。中国、美国、俄罗斯三个大国占据了70%的份额,而土耳其只有可怜的2.1%。
「我们必须跳出传统的技术引进模式,」德米尔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直接获取核心技术,然后快速产业化。」
TB-2无人机的成功为土耳其提供了信心。这款无人机最初依赖大量进口部件,包括奥地利的Rotax发动机和加拿大的Wescam光电吊舱。但当西方国家实施制裁后,土耳其迅速实现了本土化替代。
现在,KAAN战机项目也面临同样的挑战。该项目预算高达200亿美元,但关键的发动机技术一直是短板。美国的F110发动机虽然性能出色,但政治风险太高。俄制产品又不符合北约标准。
中国的WS-13E成为理想的技术来源。
「我们不需要完整的技术转让,」土耳其TAI公司的技术总监在内部报告中写道,「只要掌握涡轮叶片的材料配方和制造工艺,就能解决KAAN项目的核心难题。」
通过与巴基斯坦的合作,土耳其技术人员成功获取了大量关键数据。这些数据已经被传回安卡拉,正在进行深度分析。
德米尔预测,基于这些技术积累,土耳其的TF6000发动机项目将提前两年完成。
07 北京的反击
中国并非没有准备。
早在2019年,军工情报部门就注意到土耳其在军贸领域的异常活跃。TB-2无人机的快速崛起,让北京意识到这个北约成员国的真实野心。
「土耳其想要复制中国的崛起路径,」一位资深分析师在内部报告中写道,「从低端产品起步,通过技术积累逐步向高端市场进军。」
更令人警惕的是,土耳其的军工产品开始在传统的中国市场份额中抢食。
在中东市场,土耳其TB-2无人机凭借实战表现和较低价格,已经抢走了不少本属于中国翼龙和彩虹系列的订单。
在巴尔干和中亚市场,土耳其的装甲车辆和防务系统也开始挑战中国产品的地位。
如果让土耳其在战机领域也站稳脚跟,对中国军工出口将是致命打击。
断供WS-13E发动机,只是第一步。
8月20日,中航工业宣布了一系列反制措施:
歼-35原型机将在珠海航展上首次公开亮相,主打高性价比和技术先进性
向沙特提供总价值150亿美元的歼-35技术转让方案,包括本土化生产线
无人机蜂群技术在西北靶场进行实战演示,200架无人机协同作战,10分钟内"歼灭"整支模拟装甲旅
这些举措传递出明确信号:中国不会容忍技术剽窃,任何试图窃取中国核心技术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
08 卡拉奇的寂静
2025年8月25日,卡拉奇航空联合体。
车间里的枭龙生产线已经停摆五天。23架半成品战机静静排列,发动机舱空空如也,像是被抽走了灵魂。
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安瓦尔·汗走在生产线上,神情凝重。
作为枭龙项目的坚定支持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次危机的严重性。没有WS-13E发动机,巴空军的现代化计划将倒退至少三年。
更令他担忧的是,印度正在加速引进阵风战机,第二批36架已经完成合同签署。如果巴方无法及时获得Block3,南亚的空中力量对比将发生根本性逆转。
「将军,我们可以考虑重新启用库存的RD-93发动机,」副参谋长建议道。
安瓦尔摇摇头:
「RD-93的推力比WS-13E低20%,Block3的最大速度将下降15%。更重要的是,俄方的供应链也不稳定。」
此时,土耳其技术团队已经全部撤离。穆拉特在离开前留下了一份技术报告,详细分析了ASELPOD与枭龙的整合方案。但字里行间,都透着某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也许我们都低估了这个游戏的复杂性,」他在报告的最后写道,「在大国技术竞争的棋盘上,小国只能选择站队,而不能左右逢源。」
五年后,当成都的试飞员驾驶着装备WS-19发动机的歼-35在戈壁上空撕破音障时,涡轮风扇的轰鸣正为新一代天空霸主写下入场序曲。
而在卡拉奇的生产线上,那些停摆的枭龙战机依然在等待。机翼下仍留有土耳其吊舱的接口,发动机舱却空空如也。
这种割裂,恰如当代军备合作的缩影——当信任破裂时,技术封锁比任何武器都更加致命。
参考资料与文献引用
本文根据用户提供的《巴基斯坦全线引进土耳其技术改良枭龙,为避免技术被泄露,中方已采取断然措施》一文素材,并结合以下公开资料进行艺术创作:
1. 《枭龙战机发展史及技术特点》- 维基百科
2. 《巴基斯坦JF-17战机配备土耳其ASELPOD吊舱的技术分析》- 澎湃防务
3. 《土耳其无人机在纳卡冲突中的作战表现》- 央视网军事
4. 《中国WS-13E发动机技术发展现状》- 简氏防务周刊
5. 《土耳其KAAN战机研发进展》- 中国航空报
6. 《阿塞拜疆采购JF-17C战机的战略意义》-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注:文中涉及的具体时间、人物对话和部分技术细节为艺术加工,以历史公开资料为基础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