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产品展示
发布日期:2025-07-26 07:18 点击次数:142

多晶硅期货连续上涨,光伏产业的春天来了?

多晶硅期货价格猛涨,光伏行业要回暖了吗?

最近,多晶硅期货价格涨得有点猛。主力合约在7月17日当天盘中就冲破了每吨4.5万元的大关,一天之内涨幅超过了7%。这波大涨,主要是大家对政策有期待、行业自己想办法应对困境,再加上市场资金情绪高涨,几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来看看这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 为啥涨这么凶?

政策暖风带来希望:

7月初国家的重要会议明确提出要“治理低价无序竞争”,紧接着权威刊物又专门点了光伏行业“竞争过度”的问题,要求淘汰掉落后的生产能力。这些信号让市场觉得,国家可能要出手整顿行业秩序了,这给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

行业自己也在努力:几家主要的硅料大厂联手降低了生产节奏,现在产能利用率只有35%左右。他们还计划弄一个700亿的专项资金,用来收储市场上多出来的硅料,希望能把价格拉回到成本线(大概每吨4.6万元)附近。

成本扛不住,厂家要涨价:

硅料企业亏了挺长时间,现在集体行动要把价格抬起来。比如,高品质的N型硅料报价,一周之内就从每吨3.7万跳涨到4.0-4.9万,涨幅在12%到15%之间。这么做主要是想回笼点现金,改善经营状况。

交易所那边(广期所)也出了招,提高了交易保证金到11%,还把每天价格涨跌的幅度放宽到了9%,本意是想给市场降降温。结果呢,反而让大家觉得这市场热度确实很高,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资金更踊跃了。

市场资金情绪火热:

多晶硅期货市场里的资金量比年初的时候暴增了400%。很多投机资金就是赌政策一定会落地见效,趁着消息还不确定的时候使劲炒一把。

现在的情况是“弱现实,强预期”。大家暂时忽略了仓库里还堆着大概40万吨硅料这个事实,也顾不上下游需求其实没那么旺,就是情绪推动着价格往上走。

关键时间点回顾:

7月1日: 国家会议释放治理信号,价格开始启动上涨。

7月10日: 价格突破每吨4万元,当天涨了5.5%,同时交易所提高了保证金和涨跌幅限制。

7月17日: 价格冲到每吨4.5万以上,当天涨7%,同时高品质N型硅料的现货成交价也达到了每吨4.0-4.9万元。

二、 产业链上下游感受冰火两重天

价格往下游传,有点费劲:

硅片厂虽然也跟着涨了点价,比如硅片价格提到了每片1.35元左右,但离他们能真正赚钱的水平(大概每片2元)还差得远。更麻烦的是,下游的电池片、组件厂,因为终端装光伏的需求有点疲软(据说分布式光伏这块有40%的需求都停着),它们很难再把成本上涨的压力转嫁出去。

所以,实际的买卖并不活跃。硅片厂买硅料都很谨慎,按需采购,实际的成交价集中在每公斤42-43元,比厂家的报价要低,大家都在观望。

供过于求的局面没根本改变:

供应还在增加: 7月份硅料的生产计划比6月份还多了1万吨,达到10.5-11万吨。这些料足够下游生产50GW的组件。但问题是,硅片厂那边反而在减产,所以“供应增加、需求减少”的基本格局没变。

库存压力山大: 整个社会上的硅料库存量依然高达40万吨左右。而且,上半年(1-5月)光伏装机量冲得很高,干了快198GW,把很多需求都提前消化了,下半年增长速度估计会慢下来。

不同角色,喜忧参半:

硅料生产厂: 短期看是好事,现金流能缓解点,感觉快能扭亏为盈了。但长期风险在于,如果政策没完全落实,或者收储没到位,仓库里堆成山的料又会成为大麻烦。

下游硅片/电池/组件厂: 短期压力巨大,硅料成本猛涨,挤压了他们的利润空间。长期看,如果终端需求起不来,成本涨了但产品卖不动或者卖不上价,他们可能被迫减产。

市场投资者: 短期机会变多,价格波动大可能带来收益。但要警惕风险,万一政策预期落空,价格可能会快速下跌。

最终用户(如电站): 组件价格已经开始试探性地上涨了(每瓦大概涨了2分钱)。如果组件价格持续上涨,比如涨到每瓦0.65元以上,电站的投资回报率就可能跌破6%这个大家比较看重的线,导致一些项目延期(据说延期率可能超过30%),装机的意愿就下降了。

三、 后面会怎么走?

短期看情绪和政策: 在当下这种亢奋情绪下,价格可能还会往上冲一冲,去试探每吨4.5万这个厂家综合成本线。但最关键的是看7月底行业会议能不能拿出具体的政策细则,比如收储怎么操作、产能怎么整合。如果政策让大家失望了,价格回调的风险就很大。

中长期看行业怎么调整:

国内: 如果治理“竞争过度”的政策真能落地,推动行业整合,淘汰落后产能,那么硅料价格可能会稳定在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比如每吨3.5万到4万元。

海外: 美国那边搞的“232调查”可能对中国光伏产品加关税,这逼着中国厂家想办法把产能搬到印尼、中东这些地方去。不过,短期内出口成本上升可能会抑制一些海外需求。

期货工具越来越重要: 硅料企业现在更依赖期货工具来锁定利润,规避风险,比如同时买多晶硅期货、卖工业硅期货这种操作。但也要注意,如果期货市场里投机资金比例太高,可能会让期货价格不能很好地反映真实的供需情况。

四、 风险提醒

主要风险点:

政策不及预期: 说好的减产没到位,或者700亿的收储资金没到位,都可能让市场情绪一下子反转。

需求撑不住: 组件价格涨上去后(比如到0.65元/瓦),电站觉得不划算不装了,需求就垮了。

国外设门槛: 美国等国家要是征收很高的关税,全球装光伏的成本都上升,需求也会被抑制。

总结一下:

这轮多晶硅期货价格暴涨,本质上是政策希望和行业自救行动,在大量市场资金的推动下集中爆发了。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这种由“预期”推动的上涨,和行业“高库存、弱需求”的现实是有差距的。政策能在短期内提振信心,但最终解决问题还得靠实实在在的供需再平衡。

如果接下来落后产能真的能有效淘汰,同时国家层面能出台政策刺激新的装机需求,那么光伏行业才有希望迎来真正的价值回归。否则,这次暴涨可能只是拉开了新一轮行业激烈调整的序幕。无论是投资者还是行业内企业,都得紧紧盯住7月底的政策动向。对于企业来说,长远之计还是得靠技术创新降本增效,以及布局全球市场来渡过行业周期。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