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闻其名,心生向往
去年夏天,父亲翻出一本泛黄的老相册,指着其中一张照片对我说:“你看,这是当年我戴着毛主席像章拍的。”照片里的他,胸前一枚红色像章熠熠生辉,眼神坚定,神采飞扬。我第一次意识到,那枚小小的像章,竟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印记。
“爸,现在还有地方能看到这么多像章吗?”我随口一问。
“有啊,大连金石滩那边有个毛主席像章陈列馆,听说收藏了几万枚,全国各地的人都去看。”父亲眼神里透着一丝怀念,“你要真感兴趣,咱们可以去看看。”
那一刻,我被父亲的神情打动了。于是,一个周末,我们一家三口踏上了前往金石滩的旅程。
二、走进陈列馆,时光倒流
刚走进毛主席像章陈列馆,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住了。墙上、展柜里、玻璃罩中,密密麻麻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毛主席像章。有铜的、银的、瓷的、塑料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却无一例外地闪耀着那个时代的光芒。
“你看这个,是1966年发行的第一批像章。”父亲指着一枚略显斑驳的铜章,语气中带着一丝激动,“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能戴上一枚像章,那可是无比光荣的事。”
我凑近看,那枚像章已经有些氧化发黑,但毛主席的面容依旧清晰。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年代,一个少年胸前别着像章,在阳光下奔跑的身影。
“爸爸,这像章能摸吗?”女儿在一旁好奇地问。
“不能摸,这是文物。”我轻声回答,却也忍不住想象她如果生在那个年代,会不会也戴着像章去上学。
三、一枚像章,一段回忆
在陈列馆的角落,我看到一位老人站在一个展柜前,久久不愿离开。他穿着一件旧式中山装,胸前别着一枚泛黄的像章,神情专注。
#挑战30天旅行不断更#
“这是我年轻时候戴过的样式。”他轻声对旁边的讲解员说,“那时候,像章就是信仰,是方向。”
我走上前,与他聊了几句。他说自己是当年的红卫兵,参加过无数次集会,每次胸前都别着毛主席像章。“那时候,我们觉得只要跟着毛主席走,就什么困难都不怕。”
我看着他眼角的皱纹,突然明白,这些像章不仅仅是历史的遗物,更是一个群体的记忆,是他们青春、信仰和热血的见证。
四、情感激荡,思绪万千
离开陈列馆时,我回头望了一眼那座灰白色的建筑,心中竟有些不舍。那不是一个普通的展馆,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让我看到了父辈的青春,也让我理解了他们为何对那段岁月始终心存敬意。
“你觉得怎么样?”父亲问我。
“很震撼。”我说,“原来一枚小小的像章,也能承载这么多故事。”
女儿拉着我的手,仰头问我:“爸爸,我以后也能看到这么多像章吗?”
“当然能。”我笑着回答,“只要你愿意了解,历史就不会被遗忘。”
五、铭记,是最好的传承
大连金石滩毛主席像章陈列馆之行,不仅是一次视觉的震撼,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明白,历史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由一个个真实的人、一段段真实的故事组成的。那些像章背后,是无数人曾经燃烧的青春与理想。
如今,每当我翻看那天的照片,看到父亲站在陈列馆前的笑容,我都会想起他说过的一句话:“历史不会重来,但我们可以记住。”
记住,是对过往最好的致敬;传承,是对未来最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