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二十多度的夜,俄罗斯货场那股子冷劲儿,能把人冻得怀疑人生。没开玩笑,有一回我正发烧,整个人像被生活抽干水分,脸色黑得快能跟煤球拼个高下,就在这副半死不活的状态下,撞上了两个喝多了的俄罗斯吊车工人。场面不用想也知道,热闹得很——他们一边吆喝一边拽着厂里刚毕业没几天的中国小伙子,活像是要“新手见面礼”一样,差点把人当皮球踢。
你要说我那天图啥?真不是正义感爆棚,只是心情已经糟到极点,工作上折腾得我火大,副总在背后搞小动作,宋姐没能回来搭班子,计划全泡汤。那会儿我一肚子怨气,生活把人按在地上摩擦,谁碰我一下我就能炸。你说巧不巧,偏偏就让这俩酒蒙子撞了枪口。
俄国工地的规矩没啥奥秘,原木一米多少钱,吊车工都盯得死死的。小伙子老实巴交,把钱送过去,那俩人立马翻脸,说中国人少算了,胡搅蛮缠得像欠了他们八辈子祖宗。你见过职业碰瓷吗?这就是,连剧本都懒得换。挨了推搡,小伙子摔地上,周围没人吭声,我那会儿脑袋嗡嗡的,火气比气温还爆表。也没多想,直接一把拎起动手那货的衣领,往地上一摔,酒劲儿都被我甩出来了。
另一个见状要打擂台,拳头晃得跟慢放似的。我也不客气,手一绊,连人带酒气摔一地。你以为我练过?不,纯属气到极点,运气好对方喝多了。场面一度有点像冬奥会俄罗斯摔跤选拔赛,没裁判没观众,只有夜风和我一身虚汗。
保安来了,脸上那股冷漠劲儿,比西伯利亚的冰还硬。我以为要被“团灭”,毕竟地盘在人家手里,结果人家也就是拦着别闹,没多管闲事。小伙子吓傻了,我骂他两句才反应过来,撒腿跑回加工厂找救兵。等中国同事和俄罗斯合伙人一起来,气氛突然变得安静起来。总经理电话也跟着插进来,问有没有吃亏,我那会儿心跳快得像刚被拉去体测。
坐在保安岗上,身上的衣服全是汗,虚得跟刚跑完一千米似的。两个酒蒙子倒是没撒谎,承认喝多了也承认先动手。负责人问了两句,直接让他们结工资走人,没废话。这气氛有点像NBA场边冲突——大家都知道规矩,谁也不多说一句废话。
转头又是剧情反转,俩人老婆来“求情”,说家里揭不开锅。合伙人电话一打,经理那边装得特大气,“摩擦归摩擦,不能让人家断了生路。”结果这俩又回来了,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大家握个手继续上班。成年人嘛,脸皮比鞋底还厚,刚刚还掰手腕,转头就得装没事人。
这都不稀奇,2023年俄罗斯的中国务工群体,光是远东那一带就几十万人,碰到点事儿谁不是靠自己硬扛。你看体育圈,NBA球员场上被针对,谁替你出头?没人,裁判冷漠得比车间保安还冷。中国人在俄罗斯混工地,拳头下的规矩,谁都懂。你怂一次,对方就记住你一辈子,明天还想多收你点米数。
有时候我也琢磨,成年人的世界什么最难?不是赚钱,不是躲病,是被人欺负了还得装孙子继续干活。厂里新来的小伙子,刚开始脸都白了,后来看多了也学会装傻,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你以为谁天生会防身?都是被生活逼出来的。想想那些体育明星场上被黑,被喷,输了比赛全网一顿嘲讽,赢了也没人记得你的苦。
说正经的,这场架真没啥技术含量。赢了不代表啥,输了也没人替你哭。气不过就得还回去,不然明天被欺负的还是自己。成年人嘛,能在货场活下来,已经是答卷。你问我以后还敢不敢?看心情。生活就像俄罗斯的冬天,冷不丁来一场暴风雪,你只能裹紧大衣,扛。
零下二十几度的夜风里,我靠着岗亭,看着远处吊车灯晃悠,心里突然有点想笑。你说这种日子,算不算“持续稳定流量”?有时候我觉得,每个混在异乡的中国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写一场没有剧本的生活大戏。你要是也在外面打拼,遇到类似的“货场拳击赛”,别怂。气不过就还回去,没什么大道理。评论区聊聊,你的俄罗斯货场是什么颜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