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还在地底咕嘟咕嘟冒,可叙利亚人家里的油瓶却天天见底;这一年,82%的石油在自家国土下,却被别人拉走了;小麦地头金灿灿,但饭桌上却一半人吃不饱……这一连串冰冷的数据背后,是一个本该靠旅游和农牧兴旺的国家,如今竟要为一口面包发愁。是谁把叙利亚的米缸掏空?又是谁把油井的阀门死死拧紧?如果这套组合拳落在其他国家头上,谁能抗住?今天,我们就揭开这个国家主权被“分割”背后的真相。
战争有时像打篮球,“抢篮板”就是抢油抢粮。叙利亚这场“比赛”,双方阵容豪华:一边,美国与库尔德塑成的“铁桶阵”开着油罐车,成队成排地把刚出油的黑金运往境外;另一边,阿萨德军队的油库比起情报库还冷清。就连国际报道,也分两拨站队:拍摄政府区孩子啃着干裂面包的镜头,和拍下库区小麦被塞进卡车当天就消失的画面。美方坚称,这是反恐行动需要,用粮食和石油“断其后路”。阿萨德却火力全开,大喊这就是“现代抢劫”。真的是美国只为了油麦,还是其背后还有更大的算盘?这里面,肯定不只是表面这点套路。
叙利亚不是一夜间跌下悬崖的。昔日,它被誉为“中东的粮仓”,石油日出8万桶,粮食每年600万吨,旅游业客满如织。全世界的背包客都爱打卡大马士革和阿勒颇,羊肉串配阿拉伯甜点,生意红得发亮。
可内战像一把锯子,咔嚓一下把国家锯成了两块。库尔德武装在美军加持下,守住了“油粮齐飞”的东部肥地,阿萨德政府只剩西部沿海,首都和几根喘气的小命脉。2015年起,美国人以反恐名义带兵入场,表面护着库尔德队友,实际上油井粮田先收一半自己用。
叙利亚人满腹委屈。官方数字说,82%的石油、70%的粮食都被拦路“顺走”,出租车司机抱怨加油站的队比医院还长;小城面包房老板算了一笔账,一年面粉价格翻了四次,客人都快光了。有人调侃,没油没粮,哪还有精力跟谁吵政治?基层的无奈,比巴沙尔政府在国联的怒吼更直击人心。
2018年后,表面上打打停停,前线归于宁静。阿萨德政府守着首都和西部几城,库尔德守东部油区粮区,美军更像“公证员”,偶尔出现露个脸。联合国的救援车队来来往往,给人感觉仿佛一切向好。
但局势其实如一池静水下藏着漩涡:俄罗斯和伊朗的钱,先后被俄乌战争和以色列-加沙冲突拖走。叙利亚国库只剩不到10亿美元,政府连发工资都捉襟见肘。西方智库也送来“预言”:叙利亚差不多已经“破产”。底层老百姓则把气撒向阿萨德:“都顾不上管饭还谈什么大国面子?”民怨悄然堆积,犹如火药桶。
2023年,诸事不宁。秋天一到,原本还能撑的油库和粮仓连见底的机会都不给。哈马、霍姆斯的燃油储备几乎清零,甚至前线装甲车都拉去地里当“稻草人”用了。最劲爆的消息,是泄露的美方文件:美国正考虑把库尔德“反恐豁免区”扩大到拉卡西部。这块地正好盖住新一批油田和小麦产区。
这回大家才看明白,美军过去的“低调”都是虚晃一枪,最终目的就是拉断阿萨德的“生命线”——中东的油麦咽喉被卡得死死。多年前那场哈沙姆空袭,看似小打小闹,其实埋了现在这颗雷。有无人机,有制空权,油田就不是你的。开什么国际玩笑?
到了11月,更难了。政府宣布面包补贴削减,军队工资两个月没发,街头却因物资短缺而火拼不断。下面这三个大坎让国家更难往前走:
首先,昔日老大哥俄罗斯和伊朗自身也深陷泥潭,外援逐渐断流。其次,内部派系为了抢物资明里暗里斗得更狠,有人甚至把抢来的砂糖油换成美元走私出境。最后,国际社会人道援助也开始谈条件,不解决“政治问题”就免谈真金白银。
这样一来,叙利亚政府的命令很难走出首都圈,物资卡车难进核心社区。底层百姓说,这不是慢性病,是“告别式的回光返照”,说白了就是等死。
有人说阿萨德是输给了美军抢粮抢油,这种说法很像电视剧里“外敌压境,人民齐心”,但现实如果真有那么简单,为什么会有面粉十倍价、百姓流离失所?
再怎么鼓吹“民族团结”,如果百姓连晚饭都忧愁满面,主权就只剩嘴上说说。外部势力手法也够“仁慈”,不给油不给粮,却让内斗慢慢消耗你的元气。还有些人不断吹捧外援,其实危急时刻才发现“朋友”不过是“客串演员”——自己家门着火,能来送水都要靠缘分。
国家的主权不是大旗有多鲜艳,而是能不能管住自家油瓶和饭碗。主权一旦成了墙上的标语,国家遇到危机就只能寄希望于天上掉馅饼,谁会真心帮你?
说到底,一个国家如果石油井的阀门不归自己管,粮仓钥匙还放在外人手里,那主权真的还剩什么?有些人说坚决斗争、向外要援助就能突破重围,也有人嘲讽:没有面包,家都散了,哪来的革命?你觉得主权的底线是那红白绿三色旗子,还是老百姓排队抢到的那半条面包?主权能当饭吃,还是只能当护身符?评论区欢迎说说你的看法,不管你认同哪边,都让咱们看看,各有哪点道理!
---
叙利亚的故事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谓“主权神圣”的另一面。台上打旗,台下空油空粮;新闻喊口号,街头却饿着肚子。最终,割裂的不只是领土,还有每一个普通家庭的希望。希望有一天,主权不再只是大人物手中的空话,而是每家每户桌上的实实在在的面包和油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