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不管什么年代,总有人选择转身奔赴前线。他们也许是最平凡的快递小哥、外卖员,也可能是白衣天使或者共产党员,在各自岗位拼尽全力,守护着我们的家园。
战争时期就更不用说了。多少人毅然放下家乡、亲人,甚至没摸过枪,却在战场上仿佛天生的战士,握着枪就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把试图侵略祖国的敌人赶得落花流水。可那些硝烟散去以后,这些人去哪儿了?是不是就“消失”了?其实并没有,他们不少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只是变得格外低调,用另一种方式继续守护着这个国家。
比如李文祥的故事妥妥的真实版“隐姓埋名”。他昔日是立下特等功的老兵,和平之后响应国家召唤,回到村里扎根。他小时候受战争影响特别大,见不得仇敌侵犯中国,后来如愿参军、加入共产党。别看他平时沉默低调,大名鼎鼎的淮海战役,他可是冲锋在前头,带队拼杀,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堪称以一敌百。新中国成立,他退伍、成家,又默默回到乡村。
奇怪的是,这么大本事一个人,家人、儿女甚至老婆都不知道他立过特等功。李文祥守着这个秘密64年,家里的储物柜从来不让女儿老婆碰,全为保守秘密。直到农村慰问团有一天拜访,才意外翻出他珍藏的三枚特等军功章,这才曝光。一时间村里县里都来了慰问,打算帮他翻修房子。结果李文祥直接拒绝没那个必要,不想麻烦国家。最后还是政府“偷偷摸摸”趁他外出给修的房子。
他回村那年,连像样的屋子都没得住,勉强待在破庙里。后来慢慢有点钱,还是不舍得给自己盖新房子。多数钱都花在修路、修桥、挖水渠、改良水稻上。村民们看着他带头干,自己勒紧裤腰带,久而久之大家心都动了,一起投入家乡建设。
像李文祥这样的退役老兵还真不少。张良荣就是另一位。有意思的是,张良荣当年原本在自己地里务农,被国民党抓壮丁“拉”去当兵。可他看着解放军队伍团结、士气高昂,心里其实早就被感动了,二话没说加入了解放军,一腔热血投身战斗。他也参加了淮海战役。有一回,为了对付敌人的坦克,他主动请缨干最危险的任务带炸药奔到坦克底下引爆。就像电影《八佰》那场面。张良荣一点没怯场,冲到坦克旁,拉火一丢自己一钻土坑,坦克报废他安然归队。
渡江、剿匪,他次次冲在前头。等仗打完了呢,张良荣也是选择返乡,一门心思扑在村里。国家分了粮食,他自己一口不吃全捐出来做集体建设。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带领乡亲干活儿。直到有记者拜访,大伙才后知后觉:原来村里的那个老张爷爷,赫赫有名的战斗功臣!
其实正是这些默默无闻、不肯张扬的老兵撑起了我们的平凡生活。他们或许不是流量明星,但在每个人的心里,这些人早就是不折不扣的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