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07-24 16:21 点击次数:143

“不善奔跑”的常乃超,为何能当教员?李云龙丁伟不解,孔捷明白

一、鄙人,不善于奔跑

在《亮剑》中,那些不起眼的小角色其实挺能留给人深刻印象的。小编问了不少朋友,所有人的看法差不多都差不多,大体上归纳出来有三个。

第一个人物就是王有胜,那个跟着段鹏的战士,负责看守敌军的仓库,一脸高傲模样,看着兄弟部队一波接一波地进入,结果被人们戏称为“王有胜阅兵”,成为《亮剑》里面挺有名的场景之一。

第二个角色是谢宝庆,那位黑云寨的头领。二当家山猫子,行事很是狂妄大胆,杀了魏和尚后,李云龙气得带兵前去讨账,吓得谢宝庆最终“荡秋千”似的逃命——跳过涧沟,结果在冰面上滑倒了,于是就上演了一幕“谢宝庆溜冰”,这也成了《亮剑》里挺有意思的经典场景。

第三位是常乃超,他是国民党暂七师的少将师长。淮海战役败了以后被俘,打算搞点“隐姓埋名”的把戏,混在投降的士兵里头,差点成功。不过,他没想到遇上了“不讲武德”的李云龙,直接下令让这些被俘的国军士兵一齐跑步,场面那叫一个热闹。

结果常乃超差点累趴下,扛不住了就主动招认:我就是你们要找的那条大鱼。紧接着还来一句“鄙人,不善于奔跑”,直接在《亮剑》里“封神”了。就是说,常乃超这句话,不仅成了《亮剑》里的经典台词之一,还顺带帮楚云飞(实际上是王耀武)那句灵魂发问,给解释得挺到位。

在淮海战役中,楚云飞一听到数万国军居然三天就全军覆没,顿时一头雾水,气得大喊:“就算是放五万头猪,共军三天也抓不完。”到底为啥啊?原因嘛,就因为他们“不善于奔跑”——这纯属调侃而已。

二、常乃超为什么能成为教员呢?

要是从历史角度来看,分析一下常乃超这个人吧,他其实代表了不少国军将领在败退之后的表现和心态。

比如说,常乃超这个人还挺逗的,他曾经回敬李云龙一句:“贵军还没让我部队展开呢,就从背后偷袭,真算不上英雄。有本事的咱们就把架势摆起来,好好打一场,真刀真枪的比比。”

其实,这句后半段的台词,是国军名将黄维在被咱们的粟裕大将击败、被俘后,发出的“不甘怒吼”。可惜的是,黄维在国军中也是出了名的书呆子,像个书生似的。所以,常乃超一说出这句话,基本上也就说明他和黄维一样,属于那种典型的书呆子。

就是说,他这个人呆板、死板,一点也不懂“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道理,更别提“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的关键所在了。果不其然,李云龙一看不惯,气得要跟他单挑。

可常乃超却又说:你别闹了吧,还活在中世纪呢,丢人不?要是赵刚没拦着,看看李云龙那模样,真敢把他枪毙了。

在常乃超身上,不光有黄维的影子,还能看到国军名将廖耀湘的事迹。后来李云龙去南京军事学院学习的时候,突然发现常乃超竟然成了教官,就像历史上的廖耀湘一样,那时候战败被俘,他也被刘伯承点将,去军事学院当老师。

所以常乃超这个人物啊,算是吸收了不少国军将领的特点,塑造得颇为丰富,导致给人一种隐隐的分裂感——被李云龙活捉之后,他挺不服气的模样,可当变成教官之后,又表现得特别老练,完全没有那种书呆子的味道。

就算是在课堂上,被李云龙、丁伟他们搞得歪楼灌水,或者挖苦讽刺,也只是表现出一脸无奈和无辜的样子,没有丝毫的反感或者怨言。有那么个人说过,这场面根本就不怎么合理,李云龙这么做也没啥不对的。

暗示的意思是,李云龙、丁伟他们的表现没错,为什么让一个战败的将军担当胜利者的老师呢——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三、李云龙丁伟不懂,孔捷却懂

所谓,性格就是命运。像楚云飞,他那句“军人,要有骨气”说得挺在理的,即使到最后走投无路,也要跟李云龙拼个你死我活,把两人都弄得伤痕累累、差点丧命。因此,李云龙对楚云飞是各种夸赞,而楚云飞也用花式的话不断夸李云龙。

这就说明了,李云龙和楚云飞从根本上来说,都是那种挺骄傲、宁死不屈的性格,没得商量,是性格决定的。再看看李云龙、丁伟和孔捷,这晋西北的铁三角,不也一样如此吧?

常乃超上课的时候,李云龙之所以第一个行动,是因为他亲自擒住的常乃超,对那人最了解。换句话说,李云龙其实看不起常乃超!

不信?咱们可以假设一下,假如现在上课的教官是楚云飞,笔者敢打赌,李云龙绝不会这么胡闹——毕竟,楚云飞真的敢跟他单挑,可不像常乃超被俘后那样,藏着躲着,嘴上还嘲讽他。

丁伟跟着起哄,主要是因为他本身就比李云龙还要倔得慌,更加自傲,所谓:我一个师都能横扫廖耀湘那支军!

其他人也跟着凑热闹,主要是被李云龙和丁伟这两人带动起来的。毕竟,现在不再单纯是比谁更厉害了,而变成了几大野战军的“争功大会”,所以各大野战军的将领也都纷纷加入,热热闹闹。

在这片喧闹的场子里,孔捷竟然难得保持着沉默和镇定,甚至还对李云龙和丁伟流露出一种鄙视的眼神。也就是说,这一刻,晋西北的铁三角真的出现了裂缝!那么,孔捷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孔捷早就见过大场面了——在朝鲜战场上,他和美军拼过刀,也吃过不少苦。他知道,靠那些老套路和老办法已经不管用了。说到底,李云龙和丁伟的闹腾,反倒像是在炫耀过去那些曾经的荣光,自以为很厉害。

再说得直白点,见过大场面的孔捷明白了一个道理:得不断提升自己,无论是向对手学习,还是借鉴国外先进的东西。常乃超身上就体现出了这种作用,他既曾是自己的老对手,又在德国留过学,充当了这样一个桥梁角色。

其实老师的苦心也在这里,他非得点出李云龙、丁伟这些战功赫赫的将军,目的就是让他们明白必须不断学习和努力,不能安于现状,不能自满于过去的辉煌,否则早晚会出问题。正因如此,我才说,孔捷已经懂得了这个道理,知道为什么常乃超能成为教官,而李云龙和丁伟却还没领会,所以才会大肆闹学堂。

幸好在老院长的批评和指导下,李云龙和丁伟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特别是丁伟,他的眼光确实比李云龙敏锐,用一句话一句话道出常乃超当教官的深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先做别人的先生,再做别人的学生,才能常远,甚至超越……

在我看来,这或许算得上《亮剑》的核心升华:不能只停留在“亮剑”的勇敢和坚韧,还得有那超越一切的胸怀与气度!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