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08-27 11:48 点击次数:134

马景涛郑国霖为何屈尊到景区“再就业”?

近期,49岁的郑国霖身着龙袍在西安千古情景区重现“李世民”的经典形象,一句“接着奏乐,接着舞”引得游客围拢拍照;63岁的马景涛则顶着盛夏高温,在多地景区轮番演绎“张无忌”“财神”,时而与游客互动,时而配合直播镜头。这两位曾在荧屏上留下过深入人心角色的演员,如今以“景区NPC”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难免让人心生感慨——当“明星”的标签被“打工人”的日常取代,这背后藏着的不只是个体选择,更是影视行业这些年难以回避的结构性阵痛。

早从几年前开始,影视行业的“马太效应”就愈发明显,到现在更是到了近乎极端的地步。2023年全年行业开机率同比下降超50%,头部演员的平均待业期都比前一年多了42%,更别说中腰部演员了。郑国霖在直播里没绕弯子,直言“我就是个小演员,普通人,要生活养家”,这话听着实在,却道尽了大批中间层演员的困境。有行业调研数据提过,85后演员里超过3个月没戏拍的就有37位,更有人为了糊口,悄悄跑去跑外卖、端盘子,只是没像他们俩这样暴露在公众视线里。马景涛的情况更具体些,两个儿子读国际学校,一年学费加生活费就要40到60万,还要帮衬弟弟一家,这份经济压力推着他不得不四处找活干,景区演出、直播带货,能做的几乎都没落下。

但话说回来,他们去景区工作,也不全是被动的妥协,更像是文旅融合浪潮里的一种双向适配。现在的景区都在琢磨怎么搞沉浸式体验,找这些演过经典角色的演员来,既能勾起游客的情怀,又能给景区添点文化味儿。郑国霖的“李世民”一亮相,不少游客就是冲着那句经典台词来的,景区客流量明显涨了;马景涛演“张无忌”时,会配合游客拍短视频,这些内容传到网上,又能反过来给景区引流。对景区来说,这种合作成本不高,像恩施地心谷那种景区,招NPC演员日薪600还管食宿,比请流量明星划算多了;对演员来说,虽然收入不如拍影视剧,但胜在稳定,还能保持点曝光度,总比在家待业强。

这种身份的转变,其实也在悄悄改写着演员这个职业的价值定义。限薪令之后,演员片酬占制作成本的比例被卡到40%以内,有些头部演员能靠监制费、股权分红找补,但中腰部演员没这个底气,只能眼睁睁看着生存空间变小。短视频和直播虽然给了演员新出路,像刘涛、贾乃亮带货能年入过亿,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那种节奏。相比之下,景区演出更像个“折中方案”——不用像拍剧那样担惊受怕(怕项目撤档、怕片酬拖欠),还能通过和游客的即时互动保持表演状态。翁虹之前在景区复刻《春光灿烂猪八戒》里“猫妖”的动作,寇振海化身“陆振华”和游客跳舞,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明星”,更像个传递文化体验的“服务者”。有人觉得这是“明星光环褪色”,但更多人反而认可这种接地气的选择,就像郑国霖说的“工作没有贵贱,只有努不努力”,这份实在劲儿反而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

现在演员们的生存策略越来越多元了,不只是去景区。吴彦祖开了英语课程,王祖贤搞起了艾灸馆,都是把自己的特长变成了新的收入来源;也有人像郑国霖、马景涛这样,借着景区演出维持关注度,等有合适的影视机会再回来。

郑国霖和马景涛的选择,就像一面小镜子,照出了个体在时代浪潮里的生存智慧,也照出了行业转型的真实模样。影视行业早就不是以前那个“造星工厂”了,现在更看重内容本身,演员的价值也不再只靠“流量”衡量。不管是守着荧屏等机会,还是像他们这样跨界找新出路,能放下身段适应变化,就不算输。就像有位导演说的,“演员的黄昏,或许正是行业的黎明”,等这场洗牌过去,真正热爱表演、能沉下心打磨自己的人,总会在某个地方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