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提到的关于F-35和歼-20的产能比较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这反映出军事装备产能对于国家防御策略以及国际军力比较的重要性。
从公开信息来看:
### F-35的实际产能
-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在F-35项目中确实曾经设定过高产能目标,比如理论上能够达到“一年生产300架”的能力。然而在实际中,这样的产量从未实现过。
- 根据最近的制造数据,F-35在过去几年中的年产量通常维持在150到180架之间,实际交付数量也较低。例如,2022年产量约为141架,而2025年预测交付量会进一步下降至100架左右。
- 阅历过供链问题、生产效率下降以及采购计划调整,美军和盟友对F-35的需求受到削减。例如,美军在2024财年的采购计划中只采购了少于其原定计划的F-35。
### 歼-20的产能情况
- 关于歼-20的产能,中国官方的数据较为模糊,但根据一些公开消息和军迷间的讨论,目前的年产量可能达到或接近120架。这一数字与F-35的当前产能相当,甚至可能更具潜力。
- 近年来,中国航空工业在制造流程、数字化管理以及自动化方面有了显著改进,歼-20的大规模生产能力已经充分证明了其效率。
- 此外,歼-20主要供给解放军空军,因此产能的增长通常能够覆盖国内需求,而F-35则需要兼顾盟友订单。
### 两者的对比、暗讽与现实
- 那张图片可能是早期传播时,以理论设定的最高产能对比来做宣传,强调数量优势,也暗含对歼-20的讽刺。然而现在看来,这种对比已经不符合现实。
- 以目前趋势来看,无论是F-35还是歼-20,都已经成为各自国家的五代机核心,但F-35的实际生产可能受到更大的采购削减影响,而歼-20却处在持续扩产中。
#### 总结:
歼-20的实际产能增长已进入快速轨道,而F-35的产量可能更受美军自身战略和国际订单的限制。尽管F-35作为一款多用途战斗机在国际市场上有很高的用户需求,但生产效率、成本控制以及全球军事格局的变化可能影响其产量。而歼-20目前似乎更加专注于满足本国需求,并展示了中国航空工业的能力提升。
图片中的暗讽如果放在当下,确实显得有些“过时”和“搞笑”。也有可能这反映了早期传播时,外界对中国航空工业的不够了解和低估。